首页 新闻中心 数据标准迎发展新契机!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数据标准迎发展新契机!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发布时间:2021-11-26  |  阅读:

聚焦

国家标准化发展

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作为我国标准化领域首个国家层面制定的发展纲要,为标准化发展设定目标和蓝图,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图片

中共中央政府官网


《纲要》全文共九章35条,明确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眼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擘划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实践路径


图片

纲要总体目标对应图

当今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核心战略资源,保护数据资产已引起了高度重视。《纲要》提到,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大数据、区块链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纲要》细则:聚焦数据标准

(三)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开展数据库等方面标准攻关,提升标准设计水平,制定安全可靠、国际先进的通用技术标准。


(七)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建立健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八)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


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十八)推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


强化信用信息采集与使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等领域标准的制定实施。


(十九)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


加强重大工程和各类基础设施的数据共享标准建设,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平。
技术为“,数字化浪潮席卷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软件铸“魂”,数据系统构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强底座。

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的基础软件,数据库是信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掌握自主可控的数据库核心技术,并以此参与并主导数据库国际标准的制定成为推动战略发展不可缺少的实施要素。

图片柏睿数据董事长刘睿民参加国际标准会议(右二)

柏睿数据立志“做中国的国际数据库公司”,推动数据库“中国方案”走出去。2018年和2019年,柏睿数据抢在欧美国家之前率先提出的《SQL9072 2018流数据库》《AI-in-Database 库内人工智能》国际标准提案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仅有的两项由中国主导的数据库国际标准,一举打破欧美国家40年来的标准垄断,为中国的数据库技术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目前,柏睿数据作为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SC42单位委员,正继续坚守岗位,在数据库的赛道上为我国完善标准化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成果的双向转换,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创新力量。


以下为《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文分享: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新兴产业标准地位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显现。

——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日益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我国标准制定透明度和国际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50个以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服务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到2035年,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二、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三)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适时制定和完善生物医学研究、分子育种、无人驾驶等领域技术安全相关标准,提升技术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四)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重点支持基础通用、产业共性、新兴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标准研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重要技术标准按规定给予奖励,激发全社会标准化创新活力。


(五)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进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完善国家标准化技术文件制度,拓宽科技成果标准化渠道。将标准研制融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标准研制周期,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三、提